一.学院简介
1958年,中文系(文学院)与天津师范学院(w88win优德中文版)同时诞生。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在原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和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以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基础率先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成功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秉承“博文明理,温故知新”的院训不断创新发展,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业教师60人。专业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3.3% 。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
学科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3人、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5人、天津市“青年后备人才支持计划”5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
本学科主办《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已出版十四辑,2022年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AMI综合评价入库集刊。《<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已出版五辑,在学界颇具影响。
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3项、“冷门绝学”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及重大项目子课题52项。
本学科教师专著《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入选2013年“国家社科成果文库”;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实现了本学科在该奖项上的突破,同时该成果还成功入选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专著《日本汉文古写本整理与研究》和《日文诗话译注集成》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专著《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日本卷)》(日文版)获评第22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输出版优秀图书。
近年来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6篇,CS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179篇,部分前沿性学术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的学术空白。六年来本学科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获得罗常培语言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1项。
二.学科建设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天津市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为B类学科。
2020年,w88win优德中文版以本学科为基础获批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中外文学文献与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特色学科群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项目。
2018年10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现场评审。经专家组成员讨论一致认为w88win优德中文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较为优秀。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已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在科学研究等方面具备鲜明的自身优势。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东方文学与丝路文学研究在全国居于前列。本学科目前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日本汉文写本研究、晚清报刊研究和丝路文化视域下的东方文学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本学科的俄罗斯文学研究、纪伯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和科幻文学研究在学界均占有重要地位。
汉语言文字学依托我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中国经部典籍日本古写本研究、语言政策和语言治理等语言应用研究方面以及汉语史与汉字学、现代汉语语法学、方言学等语言学本体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优势在于古代俗文学研究,致力于从俗文学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古代说唱文学和小说、戏曲进行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文本与说唱艺术的整合研究,关注经典的传播方式及其过程,在国内学界具有一定的先导性,特别是本学科的红学史研究和《红楼梦》续书研究在红学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本学科的说唱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研究、古代民间文学研究、诗学书画研究研究均在国内产生重要反响,并且和国内兄弟院校相关学科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研究和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最具传统优势和影响力的学术领域。本学科的“学衡派”和“京派”文学研究以基于文本的扎实研究为基础考察近现代学人的思想变化,在学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的“整理国故”研究也成为本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未来几年的研究中力争产出高质量的、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密切关注当下文坛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另一研究特色。本学科的当代作家研究和文学批评始终紧跟学术热点,引领学术前沿。城市文学特别是天津文学书写研究立足地域文化,凸显地域特色。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小说学会挂靠在本学科,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23年发布“中国小说排行榜”,为推动当下小说创作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研平台
本学科目前设有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古文字研究所、天津近现代文化研究中心、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汉文写本工作坊等六个科研机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以及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等重要学术组织的秘书处设置在本学科所在的文学院。其中中国小说学会于2024年被民政部授予国家级3A社团。
四.培养体系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重视研究生人才培养。近三年本学科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产出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获批天津市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6项,其中博士项目3项、硕士项目3项。2人获评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方面,本学科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着力培养教学团队与优质课程。“普通话基础”已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为进一步申报国家级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年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调整了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材,能够在教学中紧跟学界研究热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语音实验室面积16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约300万元,配有各类声学实验及生理实验仪器,如CSL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多模态语音分析平台(Multi-Speech)、专业言语可视评估分析仪(Visi-Pitch)、动态腭位仪(Electropalatography, EPG)、Powerlab呼吸生理采集器、电子声门仪(Electroglottograph,EGG)、鼻音计(Nasometer)Model 6450、言语空气动力系统(PAS6600)、“Wave(声波)言语发音研究系统(EMA三维电磁发音仪)”以及彩色高速声门成像系统(CHSV 9710),可以满足科研研究需要。
五.交流合作
学科拥有天津中学、天津市西青区大寺中学、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中心小学、天津市阳光小学、天津市南开区西营门外小学、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新蕾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海河档案馆、李叔同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张宇传习室等12个校外实践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学院共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到校做高水平学术报告83场,学院主办或承办“世界文学:理论与方法”高端论坛暨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外国文学学会2019年会,中国当代小说七十年高端研讨会暨中国小说学会五届二次会长工作会议,近代文学青年学者工作坊,天津市语言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语文学与人文学传统”高端论坛,第六届汉文写本研究学术论坛,运河文化与《红楼梦》及明清小说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经典与现实”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市文学学会2023年青年学者论坛等多个高水平学术会议,增进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六.就业实习
自2020年起,近5年来,文学院研究生毕业生共计约330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总体稳定,年平均在93%以上,其中从事教育领域工作的人员在研究生总数中占比在58%以上,升学(含境外留学)人员占比平均在9%以上,就业质量结构较为优良。
优秀就业典型:(公立学校)2018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孟繁熹,现就职于天津市新华中学,担任中学语文教师一职。(私立学校)2020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包敏敏,现就职于海亮教育科技集团旗下的海亮实验中学,担任中学语文教师一职。(公务员)2020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胡月,现就职于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孔子学院)2017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朱光明(泰国留学生),现任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考博)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赵毅,毕业时考取南开大学文学院,目前正在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企业)2020级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梦竹,现就职于天津携程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商务拓展相关工作。(博士、高校)2018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生,王晓燕,目前就职于w88win优德中文版文学院,担任专任教师一职。201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生,王晓林,目前就职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担任专任教师一职。2019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陆旭,博士后进站,目前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共建实习基地情况(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 决策部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w88win优德中文版文学院与海亮教育科技集团建立就业育人共同体,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海亮创新班”等为载体,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携手搭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合作新平台,实现协同育人、互利双赢。自2021年双方共建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以来,已招募两期“海亮创新班”学员,多名毕业生成功入职,签约海亮教育旗下学校。双方协同举办首届“‘海亮创新班’成立仪式”、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多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1100余人次参加,学历层次涵盖本、硕、博,学生反馈良好,就业育人成效显著。